近日,《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白皮書(2014)》(以下簡稱:白皮書)在杭州發布。白皮書顯示,2009-2013年,國內傳感器市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%,2014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860億元。據預測,未來5年中國傳感器市場將穩步快速發展,平均銷售增長率將達到30%以上。
白皮書指出,目前國內傳感器產業已形成從技術研發、設計、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,共有10大類42小類6000多種傳感器產品,中低檔產品基本滿足市場需求,產品品種滿足率在60%-70%左右。但從行業產品結構看,老產品比例占60%以上,新產品明顯不足,其中高新技術類產品更少;同時,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。
此外,白皮書還明確指出,國內傳感器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:一是企業規模較小,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,其中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高達90%。二是技術水平總體偏低,很多企業都是引用國外的原件進行加工,自主創新困難。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,品種、規格、系列不全。四是產業化水平較低,產業配套不足。
據業內專家人士介紹,這是我國首次發布傳感器類行業的白皮書,旨在為未來物聯網、通信等行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。近年來,全球傳感器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,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,未來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20%以上的增長速度,201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美元。
目前,從全球總體情況看,美國、日本等少數經濟發達國家占據了傳感器市場70%以上份額,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相對較少。其中,市場規模大的3個國家分別是美國、日本和德國,分別占據了傳感器整體市場份額的29.0%、19.5%、11.3%。未來,隨著中國、印度、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,對傳感器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。